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丨上海市华联律师事务所

图片

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有些人自以为是总想着可以“另辟蹊径”逃避应当承担的责任。看似这只是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实则该恶意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严重地损害了国家的司法权威,也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我国刑法中有一条专门惩治该行为的的罪名——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刑法中的“拒执罪”。简单来说:只要一份民事判决书和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节就可以把债务人把送进大牢。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13号,以下简称《解释》),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这司法解释一出,又一次把执行的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图片

第一条   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

本解释所称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第二条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效的调解书、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所作的裁定属于该条规定的裁定。

第三条   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中规定的“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一)以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等方式恶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或者以虚假和解、虚假转让等方式处分财产权益,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实施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等恶意减损责任财产的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三)伪造、毁灭、隐匿有关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负有执行义务的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四)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五)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六)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履行协助行使人身权益等作为义务,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情节恶劣的;

(七)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从事相关职业决定等不作为义务,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伤害或者严重影响被害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的;

(八)以恐吓、辱骂、聚众哄闹、威胁等方法或者以拉拽、推搡等消极抗拒行为,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情节恶劣的;

(九)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十)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图片

第四条   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认定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一)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聚众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三)以围攻、扣押、殴打等暴力方法对执行人员进行人身攻击,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四)因拒不执行,致使申请执行人自杀、自残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第五条   有能力执行是指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全部执行或者部分执行给付财产义务或履行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

在认定负有执行义务的人的执行能力时,应当扣除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第六条   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经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以认定其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前款所指诉讼开始后,一般是指被告接到人民法院应诉通知后。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和本解释中规定的“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一般是指人民法院依据法律及相关规定采取执行措施后仍无法执行的情形,包括判决、裁定全部无法执行,也包括部分无法执行。

第八条   案外人明知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与其通谋,协助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论处。

图片


第九条   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同时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妨害公务罪,袭警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条   拒不执行支付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一条   实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在提起公诉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起诉。在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义务,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十二条   对被告人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诉时,对其故意毁损、无偿处分、以明显不合理价格处分、虚假转让等方式违法处置的财产,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交由执行法院依法处置。

第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结合侦查移送情况对涉案财产进行审查,在提起公诉时对涉案财产提出明确处理意见。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对涉案财产作出处理。

第十四条   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第三项规定的,以自诉案件立案审理:

(一)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第十五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执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六条   本解释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16号)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图片

1. 程序性条件:在诉讼开始后、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转移财产等行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查证属实,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

2. 实质性条件: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

3. 主要表现形式:被执行人未申报或拒绝申报或虚假申报;或者有私自处置、隐匿、转移、扣押财产等恶意的行为。

图片

1. 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请求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进行审查。

2. 直接向公安机关提交刑事控告书,公安机关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会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3. 若执行法院或公安机关不予受理,申请执行人认为被执行人涉嫌拒执罪的,可以自行向法院提出刑事自诉。

图片

这次的司法解释针对的不止是“老赖”本身,还有那些与“老赖”通谋,协助其转移、隐匿财产的案外人,一经查实将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论处。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只是纸上谈兵、唬人的纸老虎。上述司法解释出台前,2024年至今查到的就有有219份刑事判决书中出现了这条罪名。其中上海有3起,江苏15起,浙江高达135起,其余的分别散落在河南、河北、四川等全国各地。这个司法解释对比之前做出了更细致、更明确的规定,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的“老赖”因此入罪。

愿每一份当事人、律师和法官耗费时间和精力确定下来的民事判决书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图片

图片


▌执业领域

擅长办理各类民商事诉讼案件。如:

劳动关系中,曾代理过违法解除劳动者案件、未签订劳动合同赔偿案件、工伤赔偿案件及女职工三期纠纷案件。起草、修改和审查过劳动合同、员工手册、竞业限制协议、员工保密协议等。

合同纠纷中,起草、修改和审查各类买卖合同、租赁合同、代加工合同和合作协议等。

侵权纠纷中,代理多起侵权责任人纠纷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代表性案例

· 民间借贷纠纷胜诉案例,在借条表述不完整、均为现金交易、历史长达十余年、借款人已去世等不利情况下 ,成功为当事人争取到胜诉判决,追回借款。

· 为提供劳务者受害的被告代理,最终争取到无需承担赔偿责任的判决。

· 当事人作为A公司挂名法人,又与B公司成立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成功为当事人争取与B公司的补偿金、加班费和年假工资等。

· 侵权案件中,在当事人已经与对方签订一次性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为当事人争取到相应的伤残赔偿金。

· 工伤赔偿纠纷中,在当事人没有劳动合同,工资现金结算、月工资不明不利情况下,成功确认劳动关系并取得相应的工伤赔偿金额。

· 合同纠纷中,对方多年来拖欠工程款,微信不回电话不接,在为当事人固定证据后,通过诉讼追回其主张的工程款款项。


邮箱:hualian@hualianlaw.com 微信公众号:上海市华联律师事务所 来访接待时间:10:00~16:00 来访预约电话: 400-862-8266
联系我们
上海办公室
上海市九江路333号金融广场8层